鱼油与鱼油保健品的生产
一、 鱼油的提取
鱼油包括从鱼粉厂来的鱼油体,从水产动物(鲸、海豚等)皮下脂肪溶炼出来的动物油以及从鱼肝和水产动物肝脏提炼出来的肝油或内脏油。
(一)自水产动物皮下脂肪提取油脂
借加热或其他物理方法将动物皮下脂肪的细胞组织破坏,从而分离出油脂的方法,主要采用加热熔出,此外也有压榨、电溶以及酸、碱等法。
脂肪组织主要是由含大量油脂的细胞组成。这种细胞是由凝胶状态的膜和内部的脂肪滴所构成,呈圆形或椭圆形。在细胞间隙则有胶元纤维束、弹性纤维束和无定形的基本物质。
(1)间接蒸气加热法 蒸气通入夹层或蛇管,以加热原料,温度易于控制。在密闭的熔出锅内,排除空气,从而减少空气对油脂的氧化,一般加热2~3小时,即可熔出油脂。
(2)直接蒸气加热法 此法是用高压蒸气在密闭的加热容器中熔出油脂。高压蒸汽直接加热油脂,虽有效破坏细胞组织,但会使油脂产生较稳定的乳胶体,影响质量。
(3)真空熔出法 在现代化工厂中采用此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开始在真空条件下,使原料脱水;接着在1.5~2.5大气压下熔油;最后在真空下脱水。当油脂呈透明状时,说明脱水完全。
(4)酸碱熔出法 酸和碱都有加速破坏组织细胞的作用,碱还能中和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使成品油的色泽较浅,酸价较低,且浓度不大的碱液对维生素A的破坏也不是很大,为此稀碱水解广泛地用于鱼肝油加工厂中。此法的缺点是碱和油脂容易发生皂化反应,引起产量降低。所以控制碱的浓度至关重要。一般选用1.5~1.75%,用量为原料重的40%。
酸法虽然可以提高油脂的产量,但只能生产工业用油,不宜提炼食用油,残渣用作肥料,不能作饲料。
(5)电流熔出法 将油脂原料切碎,浸于3%的食盐水中,通以直流电电解,在电流的作用下,组织细胞遭到破坏,使油脂流出,然后采用离心分离方法,分离油脂。其优点为生产时间短,出油率高;缺点是溶液发热,油脂与水极易产生稳定的乳化液,分离困难。
(6)冷压榨提油法 利用机械法加压,将细胞组织破坏,从而分离其中油脂。
(7)脉冲法 利用对液体介质的高速机械撞击或高频放电所产生的脉冲作用,将含油细胞破坏,以分离其中的油脂。
(二) 从鱼肝中提取鱼油
1)发酵法 此法是原始的方法,将鱼肝放入容器中,任期自然发酵或将蛋白酶放入肝中,在pH4.5,温度38-400C的条件下保持1-2天,蛋白质分解后,油即可分出。
2)蒸煮法 有直火、间接蒸汽和直接蒸汽三种方法。
(1) 直火法 方法是将肝洗净,切碎,放入锅中蒸煮,同时加少量水,不断搅拌,熬煮完成,取出上层清油,得到粗制鱼肝油。
(2) 间接蒸汽法 如前所述,鱼肝在水中蒸煮,水可防止油的过热。这样蒸煮,搅拌,吸出上浮油。再用沉降法将其中蛋白质粒子和水分离,即得粗制鱼肝油。
(3) 直接蒸汽法 如前所述,鱼肝用蒸汽直接加热,成油熔出,加热不可太快,避免温度升太高,使肝油质量下降。
3)淡碱水解法 采用稀碱将鱼肝蛋白质组织分解,破坏蛋白质与肝油的结合关系,从而可更充分的分离肝油,此法出油率高,肝油质量好,为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
4)萃取法 用油或有机溶剂自鱼肝中萃取肝油的方法,对肝油中维生素含量高的鱼肝具有特别的意义。
5)其他方法
(1) 压榨法 此法是对蒸煮等法处理过的残渣进行压榨,最后提取其中的残油,是提高出油率的一种补充措施。
(2) 低温采用法 利用低温下解冰的晶粒将细胞破坏而分离肝油。此外超声波,超高频,脉冲等方法也应用于鱼肝油的生产。
2.淡碱水解法提取鱼肝油。 淡碱水解法一般是用于多脂的鱼肝,国内外大型鱼肝油厂大都采取此法。所以它在鱼肝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利用淡碱在加热情况下,将鱼肝蛋白质组织分解,破坏油脂蛋白质的结合,从而使油脂分离出来。此种方法称为淡碱水解法(国外称消化法)。与蒸煮法比较,它不但出油率高,维生素含量也高,而且碱也能中和原料中的游离脂肪酸,降低酸价,并有一定的脱色作用,使鱼肝油质量好,透明,美观。缺点是蛋白质遭到彻底破坏,肝渣不能很好利用,而且肝中B族维生素都遭到破坏,不能很好的加以提取利用。
(1) 工艺流程
鱼肝→水洗→切碎→水解→过筛→油水溶液→分离→油→洗涤→离心分离→粗油 →冷滤→固体脂肪 ↓
↓ 肝渣杂质
清油
(2)工艺操作要点介绍
1) 鱼肝的检查和切碎 鱼肝在切碎前,先捡出已腐败变质的鱼肝,对鱼肝冻品,需先解冻。对盐藏的鱼肝,先用水冲洗。然后把肝放在切肝台上,加适量的热水(约为鱼肝量的1~2倍),放入切肝机内,把肝切碎力求均匀。
2)鱼肝的水解 将肝浆放入水解锅中,加入定量水及碱液,pH值达9左右,搅拌加热至400C左右时,进行水解。
(1)加碱量 碱的用量要求适中,过多过浓会使油脂皂化,不但增加了损耗,而且会形成乳浊液,增加分离困难;过少则水解不完全,会影响油脂的得率和成品质量。因此在确定碱的用量时,需视鱼肝等种类、新鲜度、含油及含盐量等因素综合考虑。总的要求是新鱼肝水解时,保持pH9左右;而盐藏鱼肝保pH10左右;碱液应分二次加入,防止多量的碱与油脂皂化及避免pH植超过范围允许值,碱的浓度根据不同鱼肝种类而定。祥见6-4-1所述。
总之,含油量多的鱼肝,碱浓度可以稀一些。含油量少的鱼肝,碱浓度高一些。
(3)加水量 鱼肝水解时,水量不足会使蛋白质水解慢又不均匀,且易使油脂水解,液不利于离心分离。而水量多时,则冲淡碱液的浓度,增加碱液消耗。一般在生产中加水量为(包括碱水在内),新鲜的大,小鲨鱼肝,鳐鱼肝与水的比例为1:1。大黄鱼肝,鳗鱼肝与水比例是3:2。
(4)水解温度和时间 在水解过程中,加热可促使蛋白质分解加速,而且在热的状态下,油的粘稠度低,容易分离,肝中所含的脂肪酶和臭味液可在加热时被破坏和驱除。
温度不宜太高,高了会促使大量的油脂皂化及维生素被破坏,一般以800C为宜。并且开始加碱时,温度要低(约400C左右)。因为温度高,蛋白质凝固得较紧密,势必要消耗较多的碱量,并延长水解时间。而且在高温下油脂和碱接触,就会皂化产生大量肥皂,增加肝油损耗,还会生成乳浊液给分离造成困难,所以要先加热到400C左右加碱,加碱完毕,继续升温到80~900C。
水解时间,因肝品种而异,一般含油量高的新鲜鱼肝,水解时间可以短些(约1小时左右),防止时间长些(约2小时)。因盐藏鱼肝的蛋白质组织变硬,不宜水解,时间长些。
3)肝油的分离和洗涤
(1) 分离 肝经水解后,在水解锅中的油、水溶液和肝渣等组分,用离心机进行分离。由于比重不同,在离心力作用下,将分为三层:比重大的肝渣在最外层,附在离心机的内壁上,油最轻在最内层,以内层壁管上面得出油孔排出机外;而水溶液介于两者之间。因此,从中层管上面的出水孔排出机外。肝油和水溶液可连续不断的分别从导管流出,而肝渣要拆洗时取出。若有自动排渣装置,则可不停车连续排出。
(2) 盐析 经过第一次分离而获得的肝油中,含有较多水分,蛋白质和肥皂等杂质,基本上呈乳状液体,需要用一定浓度的盐水来进行盐析,在不断搅拌下加入肝油中,滤后加热到800C,便可再一次进行分离。
(3)水洗 第二次分离出来的油中还有一部分碱,必须用热水洗油数次,直至洗涤水呈中性为止。一般采用7000~8000转/分的离心机,新鲜鱼肝的肝油分离3~4次即可。
经过分离,盐析,水洗的粗制鱼肝油,在室温下应澄清,透明,并有光泽。酸价<2.0mgKOH/克油;无酸败反应;水分应在0.1%以下。
(4)肝渣处理 肝渣一般是直接做饲料或肥料,对肝渣中残存相当数量的维生素,可适当用油萃取回收。
(5)鱼肝油的低温处理 分离所得的鱼肝油,约含有30~40%固体脂质(主要是硬脂酸肝油脂),其凝固点较高,因此必须在规定的温度下进行低温处理,使其中较高凝固点的甘油酯先行析出,经过压滤,这样所得的鱼油,即使贮藏于冬季,仍是清澈透明状态。与肝油的低温处理包括预冷,冷却,冷滤三部分内容。
①肝油预冷 先将肝油置于冷库预冷间7~100C一周左右,采用逐渐降温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获得大晶粒的硬脂,以提高压榨效果。
②肝油的冷却 一般最低温度达到(-2~4)0C。从预冷室把肝油移入低温冷库中,继续冷却三天以上,这样析出固体脂肪,结晶完善,便于压滤。
③压滤 已经冷却并析出沉淀的肝油,采用板框压滤机分离清油。压滤要求在0~10C的条件下进行。
固体脂肪可用作工业用油,用于制革,制皂等方面。
二、鱼油的精制
从原料中经压榨,萃取或溶出法提取的油脂,通过沉降,离心或压榨,过滤等初步精制之后,其中的水分、蛋白质、粘液以及机械夹杂物已经全部或大部分被除掉。但油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些小蛋白质粒、色素、无机盐、游离脂肪酸及一些挥发物质等。不利于长期贮藏,因此需进一步精制,主要包括脱酸、脱色、脱臭。
(一) 鱼油的脱酸
1 、脱酸的目的和要求。脱酸主要是除去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在中和脱酸的方法中,由于产生肥皂可以吸附一部分色素和其他杂质。
2、 脱酸方法。
(1)蒸馏脱酸法 此法原理与油脂的蒸汽脱臭法相同。
(2)碱液脱酸法 亦称中和脱酸,所用碱有石灰、纯碱、烧碱和纯碱—烧碱混合法等。目前,普遍采用烧碱脱酸法。其优点:脱色力强,能有效的除去油中的蛋白质和粘液等杂质;而且设备较简单。
3 、烧碱脱酸的工艺过程。
(1)碱量的确定 油脂脱酸之前,首先要测定酸价,由酸价再计算所需的烧碱量。中和100公斤油脂所需的烧碱重量(公斤),可按下列式计算:
(二)鱼油的脱色 鱼油颜色变动很大,鳕鱼肝油几乎无色,而鲑鳟油呈暗红或褐色。鱼油颜色形成有二个原因,一是天然色素;二是鱼油发生化学变化而呈色。脱色主要去除天然色素,而对于化学变化而产生的颜色,则很难脱去。
1. 鱼油颜色分析。大多呈红色、橙色,黄色的鱼油都是由于溶有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虾红素的缘故。虾红素最初在虾壳中发现,后来又在大部分鱼油中发现,使鱼油呈红色。
2. 鱼油脱色的方法。
(1)化学法 化学法是借氧化和还原作用来破坏油中色素。采用氧化法实际应用少,因为鱼油本身极易氧化酸败。氢化法具有很大实用价值。鲱鱼油在1800C,用0.7%的镍作催化剂,以1.36Mpa的氢压进行氢化10分钟,颜色即从黄色变到淡黄。此外锌粉在1500C以上与油的混合可达脱酸脱色的双重效果。
(2)物理法 此法不会使鱼油发生化学反应,因此适用广。采用一种表面积很大,不溶于油的物质,靠表面吸附作用除去油中的色素。吸附剂是活性炭,活性白土等。
吸附剂的活性取决于单位重量上的表面积大小及其表面性质。鱼油脱色多采用酸性白土,价格便宜,效果好。为了提高活性,可用酸处理以达到目的,还必须将其所含水分烘干,提高脱色效果。
(三)鱼油的脱臭
1 .油脂的臭味来源和脱臭的要求。油脂的臭味来源于二方面:一是加工和贮藏中油外界混入的污物及原料蛋白质等分解产物;二是油脂本身氧化酸败的结果产生许多臭味物,如醛类,酮类,低级酸类,过氧化物等。
一般食用的油脂,人造奶油等都要脱臭。鱼油带有令人不快的腥味如要彻底脱臭需采用特殊的加工方法如氢化工艺等。
2 .脱臭的一般方法。
(1)气体吹入法 将油加热到适当温度(不起聚合),通入惰性气体,如CO2,N2,H2等,使臭味挥发。此法仅用于一般植物油。
(2)真空脱臭法 是在减压和水蒸气、蒸馏结合的基础上进行脱臭,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3. 蒸汽脱臭的工艺。 脱臭时,先将鱼油加热到1100C,然后通入3000C过热蒸汽于油中,当油温达1500C时,停止加热,而由直接蒸汽维持油的温度,在真空下进行脱臭,一般3~4小时。脱臭结束后,停止蒸汽通入,静置一段时间,以除去残留蒸汽,然后将油放冷。
三、鱼油保健品
(一)鱼油的营养与保健
鱼油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在营养学和医药学的各个领域日益被重视。作为海洋食品的主要成分,鱼油脂肪酸制剂以被用于抗心血管病药物,鱼油中w-3脂肪酸对婴儿和抗衰老的意义被重视,它们具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功效。
1、鱼油与心血管病药物
各种不同食用油脂的性质影响人体血液中胆固醇与冠心病。例如食用动物性油脂的人,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发病率特别高,对人体健康不利,而食用植物油的人则发病率很低,而食用鱼油则效果更佳。
美国Nelson博士于1950年开始对206位高血清胆固醇和冠心病患者进行了长达16年到19年的临床试验,1972年研究结果表明,80位为新病患者因服用鱼油而长寿,在16~19年后的存活率为29~36%;而126位对照组(为服用鱼油者),在同期存活率仅8~10%。食用鱼油者平均延长生命为109月,为食用者仅为58个月。说明鱼油降低血清胆固醇,磷脂及甘油三酸脂。
上海鱼品产和东海水产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协作,进行研究工作,采用马面鱼肝油和鳐鱼肝油,带鱼鳞油等,证明鱼油具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功效,开发了新产品鱼脂酸丸。下面着重介绍鱼肝油在心血管药物方面的应用。
2、鱼油的有效成分。 在鱼油中含有较多种类的脂肪酸,特别是含有相当多的二十碳及二十二碳的不饱和(常含有5~6个双键)的ω-3型脂肪酸,与一般动植物油脂的脂肪酸主要是ω~6型的相比,代谢和生理作用有很大差异。这二十碳或二十二碳的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鱼油中一般占1/4~1/3。在某些种类的鱼油中可达近一半;在绝大多数动植物油中,长碳量多不饱和脂肪酸一般少于1%,很少有超过5%的。鱼油中的ω~3型多烯酸是鱼油特征,脂肪酸PEA(二十二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icid)是鱼油特别是海产鱼油的重要组成。
鱼油用途很广,在食品、医药、化工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二)鱼油保健品的制备
1、 EPA和DPA的制剂。
流行病研究指出,爱斯基摩人不仅心肌梗塞的发生率,而且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溃疡炎等以自身免疫异常为背景的慢性炎疾病患者的发生率都比欧美白种人要低。大量食用海鱼和海兽,从中摄取多量的EPA和DHA,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国内外的临床研究发现,EPA和DHA具有抗血栓和抗炎症作用,鱼油已被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症,高血脂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癌症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和哮喘过敏等疾病。EPA和DHA同时对人体大脑,视网膜,以及人的生殖起重要作用,对抗衰老也有明显作用。
从表6-4-4 反映了两种淡水鱼内脏油的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在w-3系列中的EPA(C20:5w3)和DHA(C22:6w3)有一定的含量。淡水鱼内脏油色泽淡黄、清晰,出油率高,经脱色、脱臭等精加工处理,可以制成EPA和DHA胶囊。
EPA是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DHA是脂肪酸中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缩略名词。EPA主要是在硅藻等浮游生物及红藻,褐藻等藻类中生物合成,并通过食物链被转移蓄积于鱼类和甲壳海洋动物中,部分代谢成DHA。EPA和DHA大量存在于海鱼和海兽的油脂中,而在其它动物油脂中,一般都很少。
鱼油提取通常从多脂的中上层鱼类(诸如沙丁鱼,鲱鱼等)中提取。经过专门处理的鱼油,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丰富。
提取方法
原料鱼→捣碎→蒸干→压榨→粗油→精制→过滤→鱼油→精制→浓缩→EPA、DHA
(下杂鱼) ↓ ↑ ↓
渣→萃取→分馏→脱脂鱼粉
↑ ↓
有机溶剂
将含EPA、DHA的鱼油进行精制、浓缩,可制成各种药剂胶囊或直接加到婴儿食品中,或供人服用。
EPA和DHA的精制: 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分子蒸馏法。该法主要是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来分离的。故只能将一些比EPA和DHA相近的脂肪酸,如二十碳、二十二碳的饱和酸都以及它们的一、二、三烯酸除去,这些长碳链饱和酸一烯酸都是所不希望有的。尤其是C22:1(芥酸类)被认为是对人体有害的。例如欧美等国的食用油脂中的芥酸总量不能超过5%。
高浓度的EPA和DHA极易氧化,氧化后的EPA和DHA不但失去了营养和医学价值,对人体不但无益反而极为有害。过氧化物能破坏人体中的DNA而引起癌变。而氧化产物,尤其是丙二醛能使体蛋白质交联,因而使肌肉失去弹性,黑色素增多。这些是人体老化的重要因素。脂类氧化物还能使心血管粥状硬化,破坏血管内壁使之变脆,易导致高血压和脑溢血。所以EPA和DHA开发和利用的关键是其产品的抗氧化问题。现在我国所用的提高其氧化稳性较普遍的方法,EPA和DHA 浓缩后尽快制成胶囊,或充N2保存。
最为方便、经济、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高效抗氧化剂。它们的特点是加入量很小。并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抗氧化剂能随EPA和DHA进入人体,在体内进一步起到阻止其自动氧化的作用,有益于人体健康。
2、鱼脂酸丸
上海东海制药生产的“鱼脂酸丸”是游离脂肪酸型EPA,DHA产品。其EPA的含量在7-9%,DHA含量在13-19%。东海水产研究所和浙江黄岩海门水产综合厂研制的“鱼油降脂丸”是天然鱼油型的EPA、DPA制剂,舟山水产食品厂研制的“多烯康丸”是脂肪酸的甲脂型。
① “鱼脂酸丸”工艺流程
鱼油+乙醇+水+氢氧化钠(皂化)→蒸去乙醇→加酸→水洗→水分离→鱼脂酸→过滤→制丸→包装
②鱼脂酸的质量要求
a. 比重:0.9097—0.9148; b 酸价:在180以上; C 碘价:在185以上;
d.水分及挥发物:在0.1%以下。
③鱼脂酸丸生产方法
a 皂化:取鱼肝油加入NaOH,酒精和水,投入反应锅进行搅拌皂化,温度控制在900C左右,时间约为14-15小时;
b 去酒精:将反应锅温度控制在80~850C,使酒精挥发;
c 酸价:将H2SO4加入反应锅,加酸数量要足,不断搅拌,析出脂肪酸;
d 水洗:将反应锅温度控制在700C左右,用水洗至洗液不显酸性;
e 水分离:静止,使脂肪酸与水分层,如去下层水;
f 过滤:将脂肪酸放入100C以下冷却,待脂肪酸中硬脂析出,用不锈钢板框压滤机进行过滤;
g 制丸包装:经过率后的脂肪酸重量0.5%的Ve制成胶丸,然后包装即可。
3鱼肝油制剂
鱼的肝脏中,一般含有较高的油脂,即人们常说的鱼肝油,它含有VA和VD,是重要的天然资源。到目前为止除了人工合成的产品以外,鱼肝油是提供VA和VD 的主要来源。
1. 鱼肝油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水产资源中,有丰富的鱼肝油原料,如鲨鱼,鲐鱼,比目鱼,大黄鱼等。一般来说,体油多的鱼类,肝含油量较低。鱼中维生素含量较少。因此,在选择鱼肝油生产原料时,要考虑肝油中维生素含量外,也应考虑肝的含油量、肝的重量以及该种鱼的产量等因素。
一般说鲨鱼体大肝重(占体重10~15%),肝的含油量也高(40~70%),而且有的鲨鱼肝中的VA含量依然很高(达20000IU/g.)。我国从渤海湾到广东沿海都盛产鲨鱼,产量多,是我国鱼肝油工业的主要原料,可适合任何方法的生产。其它如鳐鱼肝,鳕鱼肝,比目鱼肝,马面鲀鱼肝,近年来也用作鱼肝油的生产原料用。
2 .鱼肝原料的保藏。 新鲜的原料是获得油量鱼肝油产品的首要条件。目前,贮藏鱼肝油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冷藏 冷藏是一种有效的贮藏方法。低温下,甘油粘度增加,不易流出肝组织外面,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防止氧化,而且鱼肝的蛋白质组织也不会腐败,可贮藏较长时间。冷藏中低温冷冻法最好。
(2)盐藏 此法在鱼区应用普遍,先把鱼肝切碎后拌入10~30%食盐,装入桶中。缺点是肝油往往析出,易氧化变质,不易久藏。鱼肝蛋白质组织紧密变硬,提取困难。
(3)防腐剂保藏法 鱼肝原料加入1.0%甲醛溶液,安息香酸溶液,六次甲基四胺溶液等防腐剂,可保藏鱼肝4个月左右。
4维生素A浓缩剂
作为药用鱼肝油,高单位的维生素以满足人们特别是儿童的需要。因此需要将低单位的鱼肝油经物理或化学的处理,制成浓缩剂。方法如下:
(1)皂化—萃取法 将鱼肝油经过部分皂化或全部皂化之后,用有机溶剂萃取其不皂化物,蒸去溶剂,即得VA浓缩剂。如果鱼肝油仅皂化一部分,那麽维生素集中到剩下的一部分肝油中,可直接将这种高单位的维生素用离心机分出,而不需用有机溶剂来萃取。
加工工艺:
烧碱以50%溶液加入,温度45~500C,一般1小时左右。皂化后用溶剂萃取;冷却处理萃取液并经过滤后的清油,然后在真空下蒸取溶剂,即得VA浓缩剂。因VA 极易被空气所氧化,在加工过程中,做好通入CO2或N2惰性气体。如果原料肝油全部皂化,蒸去溶剂后的浓缩VA 应加入少量食用油将其溶解保存。
为了避免在低温季节由于固醇结晶析出而使浓缩剂发生混浊现象,有必要在-50C的温度下将固醇先行沉淀析出。
(2)分子蒸馏法 近代真空技术发展结果,加压蒸馏可达10-2~10-6mmHg程度。在此真空下,VA 分子可以在低于沸点的温度下,不分解地蒸馏出来。VA 含量高达每克数百万国际单位。因此本法被认为是维生素工业技术的一项重要发展。具有维生素含量损失少、不使用化学药品、原料油仍可利用。
工业生产多采用离心式分子蒸馏器,它生产能力高,分馏效果好。VA 的蒸发温度间隔采用160-2550C。
因鱼肝原料不同,维生素含量不同,不可能制得鱼肝油是完全符合药用标准要求。因此,清油先测定维生素的含量,然后根据生产品种的要求,添加一定量的VA和VD ,或用一定量的精炼植物油稀释,这就是生产中所谓“配油”。这在鱼肝油各类产品加工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配制中使用的合成VA含量为1, 000,000 IU/g(油状),合成VD 含量为40,000,000 IU/g(粉状)。一般产品中VA和VD 的含量比例为10:1,因此配油时,VA和VD 的用量比是1:0.0025,即若用1kg,相应的VD 食用2.5g。
为了保证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的质量,故配油时应选择适当增加一定量的VA和VD 。配油中要加入含油量0.002%抗氧化剂BHA及含油量0.005%的抗氧化剂增效剂柠檬酸。
5. 鱼肝油VA、VD 浓缩胶丸
将定量的鱼肝油封闭在胶囊中,制成胶囊制剂。剂型有球形,蛋形,管状形等。由于鱼肝油封闭在胶囊中,故服用和携带方便,且吞服时无鱼肝油腥味,受到消费者欢迎,并且和外界完全隔绝,这样维生素效价较稳定,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
鱼肝油胶丸的生产,我国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但过去一直采用模压制丸的旧设备,老工艺,即将二个半圆形胶壳用压丸机压成一个圆球,肝油包在其中。以后成功制造了无缝丸机,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该机只能滴一种圆形胶丸,如果加上其它形状的成型模具,则能滴出符合设计的任何形状;但内容物要油溶性的,故不能全部代替有缝胶丸的生产。
生产工艺如下:
(1)溶胶 胶丸生产中溶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序,制丸的动物胶是食用胶,需透明,带光泽,无异臭,砷的含量<1ppm。溶胶时,先在溶胶锅内按比例加入热水和甘油,加热到80~90℃,在徐徐加入明胶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翻动,静置1~2小时脱泡。一般加热时间3~-4小时,胶液粘度在3度,胶液含水量在50%,保温600C备用。按各种鱼肝油胶丸的要求,胶液粘度,含水量都有不同。
(2)制丸 无缝胶丸的生产原理:利用液体表面张力的物理性质,即液体表面的分子,受到内部分子的吸力,都向内部收缩,一直缩到最小体积,即达到球体表面积为止,犹如肥皂水自细管中吹出,最后形成球体的肥皂泡一样。
无缝胶丸剂的喷嘴是二层套管组成的,内部走油(鱼肝油);外套管走溶胶,油和胶利用偏心论的转动,定时、定量的通过喷嘴。达到含量准确,大小相等,速度均匀。通过喷嘴的鱼肝油和溶胶,落入冷却的石蜡中,胶液就圆滑的收缩,将鱼肝油包在中间,形成球状的胶丸。
(3)定型整理 把上述生产的胶丸,先把石蜡擦干,放在室温中8小时,在鼓风吹8小时,称为二次定型。取出用石油醚将表面石蜡洗净,再放入烘房(400C)烘干。挑拣不合格的胶丸(大小丸,过硬,过软,油污丸等)。合格者即可包装。
有缝胶丸工艺,即把明胶,甘油,水混合溶解成一定浓度的胶液,然后制成胶皮、冷却。在一定温度下,将定量的鱼肝油倒入模具的两块胶皮之间,通过压丸机制成有结合线的胶丸,以后处理通无缝胶丸生产。
有缝胶丸的生产,按各种不同形状模具,可制出不同异形胶丸,如蛋形,管状型等,有缝胶丸中可以加入压片剂的水溶性维生素,这是无缝胶丸生产所不及的。
6. 鱼肝油乳化剂
鱼肝油乳化剂产品,系在饴糖、麦芽糖等稠厚液中,或在乳化剂中,加入适量的鱼肝油,几种维生素和调味剂,复制成果味芳香、易被人们服用和吸收的滋补品,如乳白鱼肝油,橙汁鱼肝油,麦精鱼肝油等。
(1)乳白鱼肝油是由鱼肝油与乳化剂以及调味剂配制而成的一种鱼肝油乳。此品由于含油量高,经乳化后,无鱼腥臭味,香甜可口,销路广,很受欢迎。
工艺是将蒸馏水吸入乳化锅中,将黄原胶用少量鱼肝油调均后,加入乳化锅内搅拌,使其呈糊状;再加吐温80,然后再乳浆中加入清鱼肝油,不断搅拌。最后加入糖精,香料等物再搅拌1小时;整个搅拌过程在压力160mmHg下进行,夹层内通冷却水,料温不超过400C,搅拌后用均乳机高压均乳三次,压力100公斤/厘米2,每次1~1.5小时,制成乳化液后经检验合格,进行包装即为乳白色肝鱼。
(2)橙汁鱼肝油 橙汁鱼肝油是鱼肝油与乳化剂、果汁调味剂配制而成的营养饮料。工艺分二步:一是糖料部分;二是初乳部分。
糖料部分:先将蒸馏水吸入锅内,加入白砂糖,加热搅拌,糖熔化后,加入苯甲酸钠,柠檬酸、糖精,搅拌后,再加入VB2的色素液,再搅拌均匀,经尼龙袋过滤。
初乳部分:在初乳锅内吸入鲜橙汁,溶入维生素C、羧甲基纤维素、鱼肝油、吐温80等搅拌均匀。将糖料部分吸入初乳锅内,搅拌,加热灭菌。出料前加入香精,过滤,料液均质一次,压力80~100kg/cm2,最后在真空下脱泡,室温下罐装,即为橙汁鱼肝油。
7. 鱼肝油酸钠注射液。 鱼肝油酸钠为从鳐鱼肝油等在中提取的脂肪酸钠盐的水溶液,为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液体。鱼肝油酸钠注射液在医药上作为硬化剂,可用于“血管瘤”“内痔”“下肢静脉曲张”等病的治疗。近年来发现鱼肝油酸钠有止血、消炎和抗感染作用,效果显著。
工艺流程如下:
鱼肝油+乙醇+氢氧化钠+水(皂化)→蒸去乙醇(不皂化物)→加硫酸化→脂肪酸→蒸馏除去残存乙醚→过滤→脂肪酸→测酸价→加碱→脂肪酸钠盐→加注射水→鱼肝油酸钠注射液→封针→灭菌→成品包装
鱼油包括从鱼粉厂来的鱼油体,从水产动物(鲸、海豚等)皮下脂肪溶炼出来的动物油以及从鱼肝和水产动物肝脏提炼出来的肝油或内脏油。